
各區域必須在物理空間上完全隔開,不能以室內隔斷或開放式概念設計。每一區都應有獨立的緩沖間和專用物品。
試劑準備區(Ⅰ區):
功能:用于PCR主反應混合液的配制、分裝和保存。此區應是最“干凈”的,尚未接觸樣本。
位置:應位于整個流程的起始端,與樣本制備區相鄰。
樣本制備區(Ⅱ區):
功能:進行臨床樣本的核素提取、貯存和加樣。此區是氣溶膠污染的最高風險區。
位置:緊鄰試劑準備區和基因擴增區,是核心操作區。
基因擴增區(Ⅲ區):
功能:進行DNA/RNA的擴增。此區是擴增產物濃度最高的區域。
位置:位于樣本制備區和產物分析區之間。
產物分析區(Ⅳ區):
功能:對擴增產物進行測定和分析。此區是擴增產物開放的場所,污染風險同樣很高。
備注:對于定性檢測且使用密閉管檢測的實驗室,此區可酌情與擴增區合并。但新建或高標準實驗室建議獨立設置。
人流:人員進入各區域前,必須經過獨立的緩沖間,并在該區內更換專用工作服和鞋套。嚴禁逆向流動。
路徑:公共走廊 → 緩沖間(Ⅰ區)→ Ⅰ區 → 緩沖間(Ⅱ區)→ Ⅱ區 → ... 以此類推。
物流:試劑和樣本必須通過傳遞窗傳遞。
傳遞窗要求:必須帶互鎖裝置(防止兩扇門同時打開)和紫外燈,用于物品表面的消毒。
這是防止污染通過空氣擴散的物理屏障,是設計的重中之重。
壓力方向:空氣壓力必須遵循 “正壓 → 負壓” 的梯度,即從潔凈區流向污染區。
試劑準備區(Ⅰ區)壓力最高(最“干凈”)。
樣本制備區(Ⅱ區)壓力次之。
基因擴增區(Ⅲ區)壓力再次之。
產物分析區(Ⅳ區)壓力最低(最“臟”)。
壓差值:相鄰區域之間的壓差應維持在 ≥5 Pa 的水平,確保氣流單向流動。
氣流組織:建議采用上送下回或上送下排的方式,保證氣流有序。